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自1988年中关村高新区率先设立之后,1991年和1992年国务院分两次集中批复了全国共51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早期国家高新区的群体建设规模。
自2012年以来,国务院批复国家高新区建设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使得中国国家高新区的队伍和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9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建设的国家高新区数量已达168+1家(“+1”是指苏州工业园区)。
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成功探索了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2017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GDP)95171.4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827122亿元)比重达11.5%;全国156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共有103631家企业纳入统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07057.5亿元、工业总产值202826.6亿元、净利润21420.4亿元、上缴税额17251.2亿元、出口总额32292.0亿元,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额和出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9.9%、1.4%、14.7%、9.8%、10.8%。
2018年,我国国家高新区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势头,综合各典型园区2018年经济发展情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初步统计分析,2018年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生产总值(GDP)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8%。
在区域分布方面,我国国家级高新区区域布局呈现出“东部沿海集中,华北华西地区稀疏”的格局。在全国168+1家国家级高新区中,华东和华中地区的国家级高新区数量分别为63、27家,占比分别达到37%、16%;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分布较少,仅为15家和12家,占比为9%、7%。
在产业发展方面,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对168+1家国家级高新区主导产业监测整理得出,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主导产业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其中有163+1家国家级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战略,仅有5家高新区仍以石油化工、钢铁工业等为主导产业(呼和浩特金山高新区、攀枝花高新区、三明高新区、榆林高新区、汕头高新区)。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通过对我国国家级高新区进行实地调研与长期跟踪,编写了《2019年中国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蓝皮书》(下称《蓝皮书》)。
《蓝皮书》对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现状、经济运行情况、科技研发水平、各地区典型高新区的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同时对我国168+1家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情况分地区、分产业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旨在帮助各地方政府、高新区、高新区内企业准确把握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共同推进我国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联 系 人】:方先生
【联系邮箱】:research2@gaogong123.com
【联系电话】:0755-26981898-717